当前页面 : 首页 > 资讯 > 正文 >

一问到底丨法院重拳打击 如何让老赖无所遁形?|天天关注

来源:央视网 时间: 2023-05-20 10:04:45

5月19日,最高人民法院召开了新闻发布会,会上介绍,2022年,全国法院共执结917万多件执行案件,执行到位金额首次突破2万亿元,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合法权益。发布会上,最高法的相关负责人表示,失信被执行人,也就是常说的“老赖”,以各种方式规避、逃避、抗拒执行法院的判决、裁定,是人民法院执行工作重点打击的对象。

如何打击“老赖”通过“黄牛”买飞机高铁票?


(相关资料图)

一旦成为“老赖”,就不能随意乘坐飞机、高铁。但有一些“老赖”钻空子,找“黄牛”买飞机高铁票。这种行为将受到怎样的惩处呢?

最高法相关负责人表示,被限制消费的被执行人通过“黄牛”购买飞机票高铁票,属于典型的规避执行行为。逃避执行、规避执行、妨害执行等拒不执行行为,严重侵害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,严重损害司法公信和社会诚信,必须依法严厉打击。

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 毛立华:近期,最高人民法院计划将被执行人违反限制高消费规定乘坐飞机、高铁的名单进行全面核实,结合调查结果和案件实际情况,依法依规开展打击行动。包括采取罚款和拘留,甚至追究其拒不执行裁判的罪名。同时,对“黄牛”顺藤摸瓜、露头就打,依法依规开展打击。

如何让“老赖”一处失信处处受限?

对于“老赖”的惩戒当然不只限制乘坐飞机高铁这么简单,还有哪些措施呢?最高法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,自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建立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以来,与国家发改委等60家单位签署文件,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、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。共采取11类37大项150项惩戒措施,对失信被执行人担任公职、代表、委员以及出行、购房、投资、招投标、乘坐飞机、列车软卧、G字头动车组全部座位、其他动车组列车一等以上座位等进行限制。真正实现了让失信被执行人“一处失信、处处受限”。截至2023年4月初,有1144万余人次迫于信用惩戒压力主动履行了义务。

什么样的人会被列入失信黑名单?

一处失信,处处受限。究竟哪些人会被列入失信黑名单呢?

“老赖”,法律上称为失信被执行人。根据相关司法解释规定,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,以伪造证据、暴力、威胁等方法妨碍、抗拒执行的,以虚假诉讼、虚假仲裁或者以隐匿、转移财产等方法规避执行的,违反财产报告制度的,违反限制消费令的,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被执行人,都可能被纳入失信名单。

哪些“老赖”会被法院判刑?

失信被执行人之所以被称为“老赖”,就是因为无论法院怎样判决,他们打定主意,就是不还钱。对此法院就没有办法了吗?

根据法律和司法解释规定,对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、裁定,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,情节严重,依法构成拒不执行判决、裁定罪的,将受到刑事处罚。未构成刑事犯罪的,可以视情节通过罚款、拘留等方式进行教育、惩戒。

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 毛立华:对于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财产、违反限制高消费令等被执行人,如果被采取拘留和罚款等措施后仍拒不执行的,严重妨害司法秩序,损害债权人合法权益的,司法机关可以依法追究其拒不执行裁判罪的刑事责任。特别提醒有钱不还的被执行人,切莫自作聪明、切莫以身试法。

2022年,人民法院以拒不执行判决、裁定罪追究刑事责任3198人。下一步,最高人民法院将联合公安机关、检察机关开展集中打击拒不执行判决、裁定犯罪专项行动,建立健全公检法机关依法惩治拒不执行判决、裁定犯罪的常态化工作机制。

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或将负刑责

据了解,一旦犯了拒不执行判决、裁定罪,情节严重的,将被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罚金;情节特别严重的,将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。

大数据如何揪出隐形"老赖"?

重拳打击“老赖”,各级法院还会有哪些大招呢?最高法相关负责人表示,目前各地法院正在探索建立大数据智能分析系统,向大数据、人工智能借力,智能分析被执行人行为,分析其履行能力,精准发现逃避执行行为。

广州互联网法院开发的智能分析系统,可以整合被执行人移动支付、网络购物、大额消费、网络活动轨迹、信用等级评估等动态数据,构建被执行人履行能力5级评价体系,一键生成被执行人履行能力报告,让失信被执行人原形毕露。

案例中,冯某欠付某公司5416元贷款案中,冯某自称失业在家、无力偿还,但系统分析发现其同期网络消费支出近4万元,其中“直播打赏”超1万元,系统自动评定其完全具备履行能力。

法网恢恢疏而不漏,奉劝“老赖”们切莫自作聪明,更不要以身试法。

原标题:一问到底丨法院重拳打击 如何让“老赖”无所遁形?

关键词:

为您推荐

-